最後五天,邀請大家一起對開放山林政策提出建言!
下週一9/30日,行政院即將舉辦開放山林記者會,雖然對於地點我頗有微詞,但我仍非常肯定現在的政府對於山林管理的積極態度,讓官與民之間不再是對立,而漸漸成為合作的關係。
這邊是行政院所設立的「登山活動管理事宜」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,每一個人,現在看到這篇貼文的你,都可以上去針對5大項目留下你的看法喔!他們一定會看到的,但重不重視,可能就得看同一個建議是不是有很多人重複提過囉!
在這邊邀請大家,把握最後五天提出對於未來台灣山林管理的看法!
---
以下是我的幾點建議,非常簡要,因為以前實在講太多次了,而目前大方向也和我的理想差不多,而有些我知道已經在進行的,也不再多加贅述:
*開放山林,有效管理
1. 陽明山國家公園,全境開放,擎天崗恢復古道路線不再封山,開放攀岩、溯溪與越野跑,不再站在政府施政的對立面,成為台灣封最大的國家公園。
2. 登山路線不設立無謂的管制措施,管理回歸到國家公園專業,以「基於調查報告的事實證據」,規劃恰當的路線人數承載量。而不是像現在,山屋幾床就只開放幾個名額,這是不對的,單日往返人數可以再提升(如玉山)。
更不能以任何「危險」為理由,長期封閉登山路線,若有封閉,必須訂定開放期程,顯示國家對於步道維護的重視。
3. 針對運用國家公園路線的營業行為,做出登記與管理機制,並遏阻某些惡劣團體長期以大量人頭抽籤、與人頭佔床位、技術性迫降浪費雪北、翠池、圓峰乃至拉庫音溪山屋的現象,將山林還給所有人。但怎麼管理,就有待進一步討論了。
*簡化申請
4. 申請簡化為單一平台,只要填一次資料,系統能就自動跑完所有單位的申請,且僅有報備與總量管制功能,不再限制申請資格,如爬A才能爬B等,也不應再有雪地或急救證照、強制保險等與世界潮流背道而馳的限制措施。
*設施服務
5. 登山設施改善部分只有一個建議:山屋建設請停留在現有大眾路線:玉山、雪山、嘉明湖、奇萊南華、北大武、大霸、武陵四秀等,原本就原始且冷門的路線,敬請維持其原始的風貌,留給台灣山林與登山人,最後的原始況味,而不是全都變成大眾化、連假就人山人海的觀光路線。
那是不對的事,也是在開放山林的狀況下,最不樂見的情況。山屋的建設應以改善現、擴建現有山屋為優先(如新三六九就我的觀點而言,認為應增設到200床)。暫且不考慮新建山屋,讓更多的山淪為大眾觀光旅遊路線;唯有保留適當的原始性,才能留住台灣山林真正特別的美。
總之,建設要慢,要觀察、再修正、再拓展,而不是一步到位,把開發帶到所有原始的地方。
*登山教育
6. 登山教育部分,不應該只強調登山,而是「戶外教育」。並正視其必要性,將其編入國民義務教育之體育教材與課程之中,是最長遠的手段(體育課可以選擇不用考試,比較不會有把該科目搞爛的疑慮)
文化層面則是全齡教育,則透過本土登山之出版品、影像作品、舉辦活動、改善媒體看待山難的角度等方向著手,扭轉現在因被消防帶風向而不友善的輿論(只會覺得浪費百萬),讓登山成為一種值得嚮往的生活方式。
甚至,訂定行政規範,禁止任何搜救單位再大肆宣揚搜救費用,讓山難搜救的焦點偏移、並掀起仇恨,這是可行的。
*責任分擔
7. 廢止現行「不賠直升機費用,費率又高得離譜」的登山險,推出真正符合登山人需求的保險商品,並且廢除強制保險的任何規定,讓保險回歸市場機制,而非成為特定人士獲取自身利益的手段(如與消防單位掛鉤,搜救請求金額訂得剛剛好符合保險額度,並且透過消防單位放消息「推薦」給心急如焚的家屬宣傳「加速搜救」的手法,非常可恥,也是強制保險的制度下,一定會出現的弊端)
只有正常的機制,能保護消費者。政府介入過多,規定強制的下場,慘的不是保險制度本身,就是消費者的荷包,肥的永遠只有中間的藏鏡人。
喔對了,日本的直升機保險超級無敵便宜的,可以參考一下人家是怎麼做的,雖然那也是因為市場大才便宜,但人家從來也沒強制過,對吧?總是一個可以思考和努力的方向,而不是強制定一個爆幹貴的要大家保,台灣人長得不像盤子,謝謝。
8. 廢除強制考取急救證照才准上山之規定,急救證照與登山安全幾乎無正相關,絕大多數山難發生的原因是迷途,根本不是急救證照所學內容能改善與預防。
請重視國人的登山權益,不要再強制考取和登山安全幾乎無關的證照上山,那是官僚的證照主義,無法改善登山安全,並且浪費人民的時間與金錢。
世界上更沒有「任何」國家,是強制人民考取「急救證照」才能上山的。這樣的制度存在的一天,就是台灣的登山環境一天的恥辱,更無法真正實現「開放」兩字。
---
以上就是我的簡短建議,好像也不怎麼簡短,謝謝大家耐心看完~
順帶一提,假如你真的不知道提什麼建議,又認同上面8點的話,歡迎複製相對應的點貼上對應的頁面喔~討論越多,力量越大!謝謝大家對於山林管理的關注與努力,有你們真好!
自由山海這條路,讓我們永遠的走下去吧!